一副常玉画作以几百万欧元落槌—奥古特拍卖
常玉于1901年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。他的父亲热衷于描绘狮子和马,热爱艺术的家庭氛围使常玉自幼年便与艺术结缘。他的哥哥,家族企业的负责人,非常鼓励常玉追逐自己热爱的艺术。获得哥哥财务上的重要支持后,常玉师从著名书法家赵熙学习中国古代书法,其后到上海大学继续进修,并且在大学学业完成之前,跟随学校项目到日本,柏林并最终抵达法国访问游学。常玉于1923年来到巴黎定居生活,与他同时代的徐悲鸿和林风眠在法留学后选择回到中国,并且他们的作品迅速在当地享有盛誉。与他们不同的是,常玉决定独自留在繁华的巴黎进行艺术创作,自此法国成为常玉的的第二故乡。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勇敢而冒险的选择,这使得他的才华很晚才在亚洲得到认可。
常玉来到巴黎之后选择在大茅舍学院(l’Académie de la Grande Chaumière)进修,他研究了真人裸体模特绘画,裸体绘画在当时仍是完全属于西方的艺术表达形式,由此可见当时的常玉已具有足够开放的心态接受西方绘画思想了。他将中国书法的技巧运用于人体素描中,并通过无数练习以致于能娴熟简练表达人体线条。素描的草图和习作数量倍增,画作的线条也越发简洁有力,1925年以来常玉画作经常在巴黎秋季沙龙展出(1925年及1928年),并同时在巴黎画廊进行展览。他的作品同时经常被选中在独立沙龙展出(1932年,1938年,1942年至1946年,1948年,1954年至1956年)。
三十年代初期是常玉人生中非常多变的一段时期,哥哥的过世预示着这位艺术家将失去巨大的经济支持,并开始他的“波西米亚人生”。幸运的是常玉的作品得到当时一位艺术商人亨利·皮埃尔·罗谢(Henri-Pierre Roché)的重视,罗谢先生以赞助支持多位现代艺术画家而闻名,例如巴勃罗·毕加索(Pablo Picasso),马塞尔·杜尚(Marcel Duchamp),弗朗西斯·皮卡比亚(Francis Picabia),康斯坦丁·布朗库西(ConstantinBrâncusi),玛丽·劳伦辛(Marie Laurencin),曼·雷(Man Ray)甚至让·杜布菲(Jean Dubuffet)。
罗什购买了常玉111幅画作及600幅素描,使得常玉能够走出经济困境并摆脱了默默无闻。这段时期内常玉创作了大量的裸体绘画,画作中带有极简主义而又极富创造力的线条让人们将常玉誉为“中国马蒂斯”。在追求尽善尽美的道路上,常玉将中国传统书画与现代西方绘画思想结合,通过简约流畅的线条却能捕捉创作主题的精髓,展现一种朴实,宁静的画面感。常玉一生中最喜欢的创作主题为 :裸体,动物以及静物。
看更多s